62歲的澳門居民朱醒雄在三鄉喝完早茶,從雅居樂車站搭乘公交車,一個多小時后到達珠海拱北,快速過境后,午飯前就在澳門游泳,下午又搭乘公交車回到三鄉居住。據悉,如今有3萬多澳門人在三鄉居住,三鄉與澳門之間的居住融合已經到了一定階段。三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林冠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三鄉將充分發揮毗鄰澳門、通達香港的區位優勢,使三鄉與香港、澳門的深度合作不斷拓展。
■區位優勢推進三鄉與港澳深度合作
記者: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地處中山南部的三鄉鎮有哪些發展優勢?
林冠軍:一是區位優勢較好,毗鄰港澳和珠海,與澳門直線距離不到20公里;二是僑鄉資源豐富,與港澳文化同源、人緣相親,雙方社團交流頻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三鄉居住創業的港澳籍同胞已達5.7萬人;三是具備改革開放先發優勢,三鄉產業基礎雄厚,且與港澳產業聯系緊密,三鄉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其中港澳資企業約350家,占11.7%;四是宜居宜業宜游優勢明顯,基礎教育扎實,城鎮建設基礎較好,環境優美,去年成為全省唯一榮獲“2018中國最美村鎮生態宜居獎”的鄉鎮。
記者:未來幾年,三鄉鎮如何發展?
林冠軍:三鄉必須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推動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一要全面對接。要主動對接香港、深圳、澳門等灣區中心城市。圍繞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服務鏈、政策鏈的高水平融合發展,全面、主動對接灣區中心城市的優質資源。要順應全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的趨勢,打通三鄉向東通道,通過坦洲快線、橫五線(南三環)連接深中通道對接深圳、廣州;要暢通與香港、澳門的連接,通過金鳳大道連接太澳高速對接港珠澳大橋;二要抓住根本。無論何時,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迎接大灣區時代,需要對接的內容很多,但歸根到底要匯集到產業發展上來。三鄉一定要借助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對全鎮的產業來一次大革命、大提升,以發展實體經濟為根本,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力爭通過三五年努力,使三鄉的產業有個根本的提升。
■以居住融合促進生活融合
記者:越來越多的港澳人士到三鄉工作和生活,如何服務好他們?
林冠軍:在服務港澳同胞方面,三鄉已先行一步。我們通過民間社團、知名企業、新鄉賢等渠道,切實加強與港澳的深度聯系,同時大力引進港澳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為港澳同胞在三鄉、在中山工作和生活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
去年11月30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在三鄉設立中山辦事處,為在中山的澳門同胞提供咨詢服務及個案求助服務。同時,辦事處還通過舉辦座談會、進社區等活動,及時了解澳門居民的需求,聽取他們的建議。自成立以來,該辦事處已服務300多人次。
2019年2月21日,香港聯合醫務集團中山三鄉雅居樂工作室順利揭牌。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中山首個與香港醫療機構合作的服務點,開拓了三鄉鎮乃至中山市大灣區醫療衛生合作的征程。該工作室完全對接香港的診療服務標準,讓本地居民或者港澳同胞在三鄉就可以享受港式全科醫生的服務,三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也可全程接受香港的全科醫生金牌培訓課程。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于雅居樂工作室這個平臺,逐步把港式醫療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推廣至其它1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促進基層醫療機構整體水平上臺階。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使得港澳居民的醫療券可以在三鄉使用,讓港澳人士在三鄉就醫更便利、更舒適。
■經濟建設要立足傳統產業改造和升級
記者:三鄉鎮如何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招商引資工作?
林冠軍:發展是第一要務,對接大灣區歸根到底要匯集到產業發展上來。第一,要制訂好產業發展規劃。要在摸清工業和服務業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大灣區新形勢,制訂好三鄉未來幾年的產業發展規劃。第二,要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傳統產業適當引入創新要素大有可為,這個方面可以盡快與香港對接,利用香港的研發優勢,合作共建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發平臺,通過引入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之成為新產業或傳統產業的新業態;要以現有或引進的行業龍頭為基礎,打造若干個獨具特色的產業聚集,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第三,要構筑產業平臺。三鄉開發強度大,遍地都是工廠,但上規模的企業不多。三鄉要結合城市更新(三舊改造),重新規劃城鎮發展空間,以“工改工”為重點,整合改造低效廠房,打造若干個特色產業園區。